学校重建,文化优先。文化是一种精神期待,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学校文化更是展示学校教育理念、发展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平台,可以说学校发展与文化建设水乳交融。因此,品牌学校、一流的学校、卓越学校的建设都需要良好的学校文化,卓越的校园精神。
龙泉小学(原城南小学)创建于2003年9月,是一所年轻的城乡结合小学,重建前只有两栋教学楼,随着红安经济的发展,城区的整体规划,学校的硬件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家长的需求。为了支持老区的教育事业,广东东莞虎门商会会长张佛恩先生捐款500万元兴建学校所需工程。建设项目包括43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塑胶运动场、旧教学楼装修、校园硬化绿化、大门报告厅及围墙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更名为龙泉小学。作为一所新整合而成的学校,如何使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学校与师生的同步发展?答案只有一个——凝练校园精神,提升文化内涵。
那么怎样的龙泉精神既根植于红安的历史,又能昭示龙泉的明天?怎样的核心理念既可以代表昨天的城南,更将成为龙泉人未来共同的梦想和追求?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和思考。觉得既要注重儒学传承,又要结合地域特点、学校情况以及办学目标,决定以“和雅”文化作为主题校园文化。
一、和雅文化的产生背景及理论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雅”文化
在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个人修身养性,要讲究“心平气和”之工;与人交往,要恪守“和而不同”、“和而不流”之则;治理国家,要明晰“政通人和”之理,以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千百年来,“和为贵”、“与人为善”、“仁者爱人”等,渗透于历史上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原则。
以“和谐”为核心的和雅精神,注重和谐适度,平正调和,实质上就是以天人合一的和谐为基本内容的审美意趣和审美理想。构成中国美学思想体系主流的是儒、道、释三家,而这三家所追求的审美理想最终都归于天人合一与和雅之境。
(二)、现代中国的“和雅”文化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中响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并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关于“龙泉”校名的解读---蕴含 “和雅”文化
龙泉小学,地处将军之乡,坐落倒水之畔。自古以来人们将有出息、有本领的人比作龙,而红安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这里走出了两位国家主席、两百多位将军。有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叶君健,经济学家冯天瑜等。泉是源泉,这里底蕴丰厚。龙因水而生,水有龙则灵。预示龙泉小学将是人才的摇篮,知识的发源地。“龙泉”还是捐资人张佛恩先生多处产业的名称,象征着援建者的爱心有如清冽的甘泉滋润着老区人民、老区学子的心。真的是“引来龙泉水,浇开满园花”。龙泉小学本来就是政府、社会、爱心人士通力合作,齐心协力的产物,加之本身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让人感受到的是天和,地和,人和。它的建成将为红安的均衡教育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真正是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红安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四)、学校的生源特点——呼唤“和雅”文化
学校的学生有城区的、有附近农村的、有进城务工子女,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城乡结合部的我们更是担负着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使命。农村孩子需要具有现代文明礼仪的行为,而城市孩子也需要从农村孩子身上学到吃苦耐劳的精神。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需要共同成长为知书达理、礼正而博学社会新人。要让学生从小就有这样一个意识:做人做事要学会与人协作,团结互助。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发展,这是一种“双赢”“共赢”。我们的目标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满园春色”。
(五)、学校办学特色与“和雅”文化
⑴艺术教育
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艺术特长教育,文化与艺术的和谐;学科知识和艺术修养的融合。
⑵写字教育
写字教育是学校的校本课程,“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是学校提出的鲜明口号,正者,雅也。写字是形,育人为质。且书法艺术本身就讲究一个“和”字,这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立学以修身,写字教育和育人目标的“和”,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孩子的完全人格的形成。
⑶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诵读
我校长期开展“书香满园”的活动。旨在以经典为载体,,让学生从小感受中华和谐文化的基因,并通过对经典的诵读,有效规范学生言行,启迪学生心灵。传统经典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和”,催生的是既具民族精神润泽,又有时代感的时代新人。
(六)学校的职能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一所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无论是从育人还是教学来说,只有使之“和雅”,才能高瞻远瞩,促学生发展,促学校发展。
二、 和雅教育的核心
和雅教育的核心是:和以为人,雅以治学。我们倡导干群之间和谐互敬,教师之间和谐互学,学生之间和谐互助,师生之间和谐互动,人与环境之间和谐互生。我们要树立“行为儒雅,语言文雅,情趣高雅”的师生形象。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做文雅的学生,做儒雅的教师,办高雅的学校。
|